《教改信息摘要》2018年4月总第255期公开教学

 二维码 224
发表时间:2018-04-09 16:11

教改信息摘要

2018年4月总第255期               福州屏东中学教研室


            〖导读〗本期主要内容: 公开教学

            1  公开课教学活动应预设其价值

            2  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轻松搞定公开课



公开课教学活动应预设其价值

当前,不少学校的公开课教学活动很频繁,这无疑会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研水平,应予以倡导。但公开课教学只有数量是不够的,其内在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它的生命力,决定着公开课给老师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组织者不妨在公开课教学活动的价值追求上下功夫。本文拟讨论公开课教学的示范性、创新性、被指导性价值及相关设计问题。

一、 具有示范性价值的公开课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管理者有时会考虑,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执教一堂公开课供大家学习、借鉴,执教者一般是某一区域的名师,管理者可引导这样的公开课形成如下特点,以便发挥此类公开课的示范性引领作用:

1. 教学理念先进

教师从所教学科出发,把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当前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新知识相结合,运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方法向学生施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能感受到本学科对自身在人格、精神、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师通过学科教学,促进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

2. 教学关系民主

执教这类课的教师一般心理上比较成熟,对学生来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而是“亦师亦友”。教师会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放给学生解决,教师又能虚心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倾听的过程中,给学生启发、引导、纠正,似春风化雨,用知识和情感的甘露,滋润成长着的学生的心田。

3. 教学内容贴切

教师所选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并适当补充与时俱进的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从教学内容的背景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又能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正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的高度吻合,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非常高。

4. 教学方法灵活

名师或骨干教师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特点是灵活多样、运用自如,他们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非常基础、非常简单的学习内容,他们会让学生独立阅读、识记;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他们常常会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讨论,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智力得到发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教师会选择在合适的机会精讲、点拨,整堂课学生始终处在智力活动中,动口、动脑、动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提出问题、组织活动、参与讨论、确定问题探究的结论。

名师或骨干教师在讲解疑难问题或抽象问题时,其方法最大的特点,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善于用事实、例子去形象地解释、说理、归纳,这样的过程,有效地降低了问题的抽象性和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5.教学评价得体

名师或骨干教师善于通过评价手段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他们更善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战胜困难的斗志。他们有和一般教师相同的提问、课堂检测等评价方法,用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但他们更有与众不同的方法,如与学生平等地交流问题,或让学生说出对某个问题的特别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诚地倾听,并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学生感到了平等、肯定和被尊重,这种人格上的尊重给学生以极大地鼓舞。

总之,名师或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艺术高度,这样的课作为公开课,能让听课者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受到启迪,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整体素质。

二、 具有创新性价值的公开课教学活动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不能一成不变,也要发展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创新可走一条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道路。管理者在设计和组织公开课教学时,就要把那些具有创新点的课展示出来,以此引领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走向创新,创新的角度可以考虑教学情境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等等。

1. 教学情境创新

任何知识的出现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情境,教学中若能用心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问题的抽象性,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被激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许多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头活水,课本上的知识,若能找到生活原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倍感生动、形象、亲切,并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3)创设故事情境:有些知识能找到相关的历史典故或发明这些知识的名人的轶事,教学中若能挖掘这些典故和名人轶事,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对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均有很大的帮助。

(4)创设开放情境: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一题多解的问题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创新,就是在使用教材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因为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而教材的编写有都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体现内容的过程性:

创新教学内容时,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任何知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背景下生成的,又都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起来,这一过程才让我们体会到知识的意义。

(2)体现内容的新颖性:创新教学内容时,要与时俱进地将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动态与教材上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

(3)体现内容的应用性:创新教学内容时,要加强内容的应用,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3.教学方法创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不容回避的任务,要达此目的,就要适度改进教学方法。

(1)改革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方法的彻底否定,有些传统教学方法之所以经久不衰,是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和生命力。改革和发展,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正那些不符合形势发展、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因素,把传统方法中的精华和创新的经验相结合。

(2)创新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方法本身的形式和内容统一的问题,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益。从这一目的出发,创新的教学方法要有理论支持,要有创新的目的,要从学科的特点出发,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3)创新教学方法不走极端:创新的教学方法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原则性规定了方法的本质,但仅有原则性而缺乏灵活性就会走到极端,就会死板、教条。例如,先学后教就不能成为原则性,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都不是根本性的问题,有些内容适合先学后教,另一些内容则适合先教后学,关键是教与学的意义。

总之,课堂教学只要有一个方面的创新,只要这种创新是我们倡导的,这样的课就可以成为“具有创新价值的公开课”供老师们研讨和学习,把具有不同创新点的课整合起来,就能形成创新力度较大的现代课堂。

三、 具有被指导性价值的公开课教学活动设计

公开课不一定都是完美的案例,也可以是存在这样或那样不足或问题的课堂,通过问题的暴露,接受同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迅速提高执教者的教学水平,这样也能体现公开课教学的价值,管理者不妨安排正处在业务发展进程中的青年教师执教。评课时,可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1. 教学基本功的引导

教学基本功伴随着一名教师整个教学生涯,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基本功无论怎样训练都不过分。评价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重点关注教态、普通话、专业术语、板书、多媒体的使用、学生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等因素,要在这些方面为青年教师提出发展目标。

2. 纠正知识讲解中的错误

一堂课最大的败笔是存在知识理解和知识讲解上的错误,这样的错误会误导学生,听课时若发现这样的问题,评课时应认真提出并加以纠正,这对执教者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是非常有意义的。

3. 加强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

科学的教学设计无疑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学设计不能照本宣科地把教材上的知识生硬地搬到课堂上来,而应当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把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逐步推进,切忌教学内容的呈现杂乱无章,学生听起来感到茫然。

4. 加强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导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创新精神,就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自己学,自己学不会的可让学生帮助,学生帮助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老师教。青年教师在从教之初,就应树立这种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5.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指导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技术影响教学,用技术改变教学,应当成为我们的一个教学理念。青年教师有这方面的优势,要注意引导他们在教学的相关环节,巧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青年教师的课虽不完美,经历一次公开课,对青年教师自身是一个磨练,对其他教师来说,可以此公开课为一面镜子,发现自身课堂教学的弱点,并有计划地改善。

由是观之,公开课作为一项常规的教研活动,如能在预测其价值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并加强评课,对全体听课者都是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管理者可参照上述三种类型的课科学设计和实施,使公开课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本文选自《教学与管理》2016年第10期 孟庆新 文)



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轻松搞定公开课

怎样一节课才算是优质课?公开课该怎么准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理念层面

(一)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创新。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能有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

合作学习是指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上的,有一个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3、探究学习的深度。

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不可能是那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应是我们所关注的。

3.“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教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过程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所谓实践性,就是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操作层面

(一)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主动问答。“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有学者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3.自主讨论。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就会得到促进。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

(二)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1.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精导”即精心指导。“妙引”即巧妙引领。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

3.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说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社会之面,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所以,一节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应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

三、策略层面

(一)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

一节好课,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所谓高潮,就是一节课中最兴旺发达的阶段(亮点),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冲突点)。教师精导妙引,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努力掀起教学高潮。在制造高潮的过程中,切忌“信马由缰”,随意拖堂。该“出手”(开头)时就出手,该“收手”(结尾)时就收手,努力做到“收发自如”。

(二)能否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一节课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专家成功的法宝。但对此决不能“照搬”。说实话,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出挥出自己的优势,终有一天会达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之境界的!

(三)能否做到出奇制胜

优质课展评,是高水平的较量。在高手如云、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要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当然,也不能有勇无谋,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的,其中一条重要的“战术”,就是“出奇制胜”就是要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开朗”或“拍案叫绝”之效!一般来说,“出奇制胜”的“战术”往往是没有“套路”或“把式”的,因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平淡见真奇”!

(本文选自《现代教育报》2016年11月3日)



             




福州屏东中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