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的症状和防治知识

 二维码 658
发表时间:2018-11-12 08:55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可致盲。可发于任何人群,主要见于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全世界约有3~6亿人口患沙眼。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70年代以后,发病率大大降低。

病因:由A、B、C或Ba抗原型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多发于儿童及少年时期,急性期男女发病率相近,但严重瘢痕期沙眼在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潜伏期5~14天,平均7天。儿童和成人初发期呈急性或亚急性结膜炎表现;婴幼儿初发较隐匿,呈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急性发作时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及粘液脓性分泌物,伴耳前淋巴结肿大。睑结膜乳头增生,上下穹窿结膜布满滤泡,有时因上睑结膜弥漫性乳头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使滤泡被遮盖而不明显。急性期经1~2月后进入慢性期。

慢性期结膜充血减轻,结膜肥厚,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可融合而显得不透明,有时呈胶样,于上睑结膜和结膜上穹窿部最为显著,下睑结膜则少而轻,严重者可出现于球结膜、半月皱襞或角膜缘处。滤泡可发生坏死,愈合后留下明显瘢痕。初期瘢痕常出现于上睑结膜,呈线状或星状,渐渐发展成网状,最后可发展为白色腱样。角膜缘滤泡发生瘢痕化改变,称为Herbert小凹。角膜可发生角膜上皮炎、局灶性或多灶性基质浅层浸润。早期即可出现角膜血管翳,常发生于角膜上方1/3,但可向中央瞳孔区发展成垂帘状,影响视力。其末端常见浸润灶且可形成溃疡。在流行区常有沙眼的重复感染或合并细菌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在慢性病程中常有急性发作。

危害:急性期治愈后可不留瘢痕,不影响视力。反复感染将形成瘢痕,严重者常因并发症而危害视力。

1、睑内翻及倒睫:是沙眼的常见并发症。因睑板肥厚变形,睑结膜瘢痕收缩使睑缘内翻,形成睑内翻。或因睫毛根部附近瘢痕,改变睫毛方向,发生倒睫。倒睫长期磨擦角膜,可使之混浊或形成溃疡。

2、上睑下垂:上睑因细胞浸润和组织增生,重量增加,Müller肌作用亦减弱,使上睑睁开困难,呈下垂状态。

3、睑球粘连:结膜穹窿部因瘢痕而变短变浅,甚至完全消失,下睑穹窿部尤为显著。

4、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结膜瘢痕可破坏结膜的杯状细胞和副泪腺,泪腺排出口也可因之堵塞,使泪液减少,角结膜干燥混浊,眼表上皮逐渐角化。

5、慢性泪囊炎:因病变累及泪道粘膜,使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所致。

6、角膜混浊:沙眼衣原体可致上皮性角膜炎,在角膜血管翳的末端又可发生角膜浸润,睑内翻、倒睫等又加重角膜的损害,终使角膜混浊。

沙眼的预防措施:沙眼主要是由含沙眼衣原体的眼分泌物通过接触方式传播的。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沙眼的有效措施之一。

1.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借用和不公用毛巾、手帕;不用手揉眼,要用清洁的手帕擦眼。

2.家庭要做到一人一巾,提倡用流水洗脸。在没有流动水的情况下,要一人一盆洗脸水,不要和家人同用一盆水。

3.对病人眼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特别是脸盆、毛巾、手帕等。

4、教育孩子不要用手揉眼睛,帮助孩子经常洗手,手帕要专用,且经常消毒。切勿和其他孩子互相借用,洗脸盆、毛巾洗脸水也应分开使用,以防沙眼的感染和传播。

5、注意事项:沙眼感染者切勿佩戴隐形眼镜,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福州屏东中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