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生物教研组市级公开周教学活动

 二维码 552
发表时间:2015-04-16 11:33

记生物教研组市级公开周教学活动


(执笔:曾华)

  酷热如盛夏般的四月初,迎来我校两年一次的市级开放周活动暨海峡两岸智慧课堂交流活动。生物教研组高二集备组的陈慧谦、叶芳、刘萍三位老师以“基于微视频先学后教”为课题,分别举行相关课题的公开教学,同时作为我市高中生物教师岗培观摩课。其中陈慧谦、刘萍老师还在“智慧教育助力幸福教育”的智慧课堂交流活动中以同一课题在不同班级进行了交流汇报。

  陈慧谦老师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一课,针对教材在这块内容处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逻辑断链以及各地各级考试对这部分知识都有较高要求,她通过查阅资料深入地开发和拓展了教学资源,制作了专业精进的优质微视频(该微课获省三优联评一等奖),用以补充和提升教材的相关内容。课前,学生通过任务学习单对微课先展开自主学习,由师生在网络上互动沟通完成有效预习。在这节公开课上,她以学生司空见惯的蟑螂活动“灵敏”引入,并落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因以电信号传导所以“快”上,引题自然点题巧妙;以谈话式介绍了构建动作电位的数学模型的科学史料,从中感受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和热情。陈老师还用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以“为什么人不吃盐就会乏力?”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内容,调解了课堂学习情绪;还通过介绍美国神经医学专家相关的研究结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勤奋学习、科学用脑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这节课上应用智慧教室的抢答、选答、白板等功能,较为有效地检验了学生微课自学的效果以及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即时反馈,也让听课的外校老师开了眼界。

  叶芳老师的《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课时》是在她的微课《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该微课荣获省一等奖)基础上设计的。因为近年来多担任文科班及理科平行班的教学,叶芳老师形成了温文和气,讲解细致的教学特点。有对这节课教材的深入研析的基础,通过对兴奋和抑制这两种神经传递的详细比较,使得神经系统分级调节部分能够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理解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实质上是神经元对来自多处信号的综合分析处理的结果,建构出物质-结构-功能层面的分级调节模型,进一步形成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的观点。这些是不少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表达不到位之处。本课另一亮点是叶芳老师借吸毒成瘾的相关资料分析,让学生对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知识进行应用并分析资料,进一步在生理机制上理解了远离毒品的必要,做到科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融合。

  刘萍老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节课的内容是基因工程的核心环节,也是近几年高考或省市质检试题中的热点和难点,因为涉及前沿尖端科技,学生难以实践体验,学生往往在试题讲评之后还不理解。刘萍老师基于教材原有的纸圈模拟活动,再设计了双酶切的活动,使抽象晦涩的知识直观有趣,由于是带着问题的探究模拟活动,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形式之上思维的积极参与。板贴的使用充分合理,既直观呈现单、双酶切的结果,及双酶切的优势,又借用它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标记基因筛选的方法。最后的课堂检测用的是14年高三的市质检中的选做题,学生对题目的准确讲解正是他在本节课学习成功的最佳注脚。整节课下来,以循环的激疑--求解方式层层深入,教师善导,学生乐学,巧在设计,贵在课堂呈现的自然凝炼。

  每次教研岗培,市教院高中生物教研员林修愚老师的点评也是听课老师的一个期待。他感谢屏东生物组为全市老师提供了基于微课教学的观摩学习机会,肯定了三位老师在该课题研究上所作出的努力。林修愚老师认为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个新生事物,多方尝试也产生多方观点,但它的应用是个必然趋势,看谁占得先机。他对三位老师的公开课给予总体的肯定,他还提出课题的设计要依学情而定,若问题太大,学生内存就无法启动。他一直期待有人能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部分开观摩研讨课,这次他如愿看到了我们屏东的刘萍老师开出这样一节理想的好课。因为,对于教师的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学习难题,我们老师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做更多同类的难题,而缺少痛下决心设计一节课来突破难题,化难为易的勇气和实践。

  目睹三位老师从收集资料备课,到磨课试讲,真心感觉到上好一节课,给学生只是一杯水,但要准备的是一大桶水。陈慧谦老师的微课若作为大学的电子学习资料也不为过,叶芳老师包中常备的是大学教材《人体生理学》,刘萍老师遇到基因工程实际操作中不解处就咨询专业的教授,等等。作为科学课程,不管学生如何,无论教师是浅讲还是深讲,深备课究根源才能避免授课过程出现科学性错误,从而对学生造成误导。在这次与开课老师的共同教研和陪课中,学到很多,感谢!

福州屏东中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