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动我心》观后感 林卉

 二维码 169
发表时间:2015-11-08 10:43

《弦动我心》这部影片刻画的是一个女性从人生的低谷,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自强自立,最终成就自己教育事业的坚强形象。

   影片女主人公是一个被丈夫背叛,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丈夫的突然离去让罗贝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悲伤归悲伤,可是日子照样还是要过下去,于是带着两个孩子,罗贝塔将家搬到了纽约东哈林区,刚开始的时候她觉得很无助,觉得没有了依靠,而年幼无知的孩子们还把爸爸的离开都归罪于罗贝塔,大儿子更是摔坏了自己的小提琴对她表示不满,这让原本就痛苦不堪的罗贝塔更加沮丧。面对孩子对自己的愤怒与责备,罗贝塔毫不隐瞒地向他敞开心扉,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与无助,也因此,她赢得了孩子的谅解和更加深刻的爱。罗贝塔一直严格要求大儿子学习小提琴,对小儿子则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十年后的一幕,她拉着小提琴,大儿子拉大提琴,小儿子弹钢琴,让我们看到了她家庭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父亲缺失的单亲家庭所折射出的深深的凝聚力。

   在与自己的孩子处理关系的同时,罗贝塔也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事业。尽管生活中存在种种不幸,她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她去东哈林学校要求开设小提琴课,并与自己培养的两个儿子一起演奏小提琴,向校长证明自己有教课的能力,在那里,她获得临时教书的机会,也重新振作开始了小提琴教师的全新生活。她深信,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即使是从未经受过艺术熏陶的孩子,也一定会对优美的小提琴声产生共鸣。于是,一个单身母亲带上了五十把小提琴和她的孩子们,住进了混乱不堪的贫民区,期望能用音乐来启发孩子们的心灵。

   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罗贝塔在从事小提琴的教育道路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那里的孩子不同国家混杂在一块儿成长的,往往因为身处环境影响而变得特别顽劣,而且黑人家长不愿意让她来“拯救”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认为小提琴是白人的玩意儿。还有糟糕的治安,不时响起的枪声和不长眼睛的流弹,除此之外,她还有两个缺少父爱的孩子需要安抚,种种因素夹杂在一起,她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罗贝塔的个性是不服输的,她坚持自己能够用真诚来化解误会,用音乐来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渐渐地人们习惯了有琴声的陪伴,每每经过学校都会驻足聆听。孩子们的汇演很圆满,证实了她的坚持: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拉小提琴。可是罗贝塔所任教的学校的领导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不断缩减着罗贝塔的教育经费,但这并没能动摇罗贝塔的决心。追逐梦想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她默默耕耘,直到更大的一个挑战摆在她面前。政府撤资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们不需要学习音乐。罗贝塔愤怒了,为了孩子,她决定再次战斗,捍卫她的梦想同时也是属于孩子们的梦想。这时的她,已变得沉着冷静,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充满韧性。在她和很多勇于追梦的人们的努力下,小提琴课不仅有了经济支持,而且还能携同她的学生们与众多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在卡耐基音乐厅同台演出。站在卡耐基的舞台上,她仿佛听到百年来伟大的音乐家们在低声诉说,热泪盈眶,这是给一个坚持梦想的人最好的馈赠。

   影片中罗贝塔展示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真正的教育精神,她不为教育体制所束缚,也不对学生一味的讨好顺从。她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为怎样才能实现他们最大的学习潜能而绞尽脑汁,并且敢于挑战旧的教育制度,勇于革新。同时,她以一种平等的姿态面对她的学生,以一种坦诚相待的态度来互相关爱、汲取温暖。因为教育不是单方面灌输,教育需要师生间的互动,只有从中找到一种师生间最自然、和谐的关系,教书育人的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福州屏东中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