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他,唯爱浇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初二政治集备组 林旸

 二维码 232
发表时间:2015-05-12 15:43

这是一部关于师生关系的电影,也是关于心灵与爱的电影。电影的情节或平淡或曲折,但在我看来,世界上的故事却只有两种:有爱的和无爱的,这便是一则有爱的故事,一则关于以爱名,浇灌教育之花的故事。

故事是说一个名叫石池的学校有着一群特别的学生,他们就像校名一样,是一群掉落在池底的顽石般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管不住他们,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长的暴力管理。孩子们就这样活着。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生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的确,“池塘底学校”虽然名为学校,实际却是“教养院”,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浅薄、势利而冷酷的“铁血”校长,一个把“犯规—处罚”奉为宗旨的教师。在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

但这一切从马修来了之后开始发生变化。马修,一位失意的音乐家,成了孩子们的新班主任,他满腔热情,却被这个烂摊子重重打击。他如同其他老师一样服从制度,但他是一个仁爱、友善、亲切、正直的人,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寻找到了一座新的“桥梁”,一座真正能和孩子们沟通的桥梁——音乐。那虽然不是什么名曲,只是为孩子们普写的乐章,但它同样可以震撼人心。通过音乐,他渐渐走近这些几乎被人遗忘的少年。他可以在开始时恐吓他们,要把他们“送到校长室”,但当老麦病重转院,孩子真的害怕了,似乎死亡一下子来到了身边,他们怯怯地问“他会死吗?”,马修揽过孩子的头靠在自己的胸膛上,告诉他说“不会,医生会救活他。”他相信学生的纯真,他以温和的作风感化他们,用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才华和潜能。而马修的温和努力没有白费,最后成功了,即使他因此招来的结局是被校长赶走,但他已经真正的改变了他的学生,尤其是莫杭治,这个有着天使面孔和天籁般嗓音的男孩。

还记得那个五音不全,吹口琴,唱着秃老头,秃老头,你死定了……”的那个孩子吗?还记得那个个子很小,不会唱歌的孩子吗?也还记得那个已经不能用五音不全来形容,唱歌简直让人听不下去的孩子吗……他们都受到了马修老师的音乐肯定:女中音,指挥助理,谱架,他们都被音乐所震撼,洗礼了心灵。

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马修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可救药的问题少年。

教育者固然需要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同时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个宽容而富于爱心的人,十恶不赦的孩子是没有的,即便堕落固执如蒙丹这样的孩子,他也有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而鄙视疏远他们、对他们以暴制暴只能换来他们对社会的更疯狂猛烈的报复。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样的一位老师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同时也让一个孩子肯定自己,对人生充满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虽然如此,每一位孩子还是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能深刻影响自己、给自己帮助的人。因此我们要从日常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诠释为人师表的内在含义,注意教育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做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伯乐,成为一名伟大的教师!


福州屏东中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