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字很有意思,想想“我”这个字,是哪两个字的组合呢?是“手”和“戈”。“我”字,竟然就是“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刀剑、武器”。所以每个人都常做“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和别人在一起的

 二维码 1327
发表时间:2013-11-01 20:19

生于70年代的我们在做学生的时候,男生经常躲在被窝里偷看武侠小说,有时候还放在课本下在上课的时候看。父亲每每数落孩子的不是的时候总是说:“看你每天看武侠小说,一点出息都没有!”看武侠小说成为我们那个年代不听话、坏孩子的标签。时过境迁,当我们长大后发现有意无意中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武侠小说教会了我们为人要正派,懂得侠义,我们不仅仅认识了韦小宝,还了解了康熙收复台湾、平定准格尔叛乱和吴三桂作乱,我们了解了那一段历史,而这些远比历史书上教会我们的来的深刻。从此我们有了基本的道德判断和为人标准。而写这些武侠小说的作者有的成为了教授,有的成就了传奇人生,从他们身上我们又一次体会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戏剧性。

再来看我们现在判断一个孩子是否离经叛道,也总是爱以是否玩游戏、“沉迷”网络作为标准。这和教育者思维定势有关系,在教育者看来看玩游戏即不务正业,打打杀杀让他们从小学会杀戮,甚至使人极具攻击性。网络是垃圾场,孩子上网必然会沾染各种不良习惯,接触不良内容,使其受到不良影响。这种的担忧固然有道理,但是却忽视了游戏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孩子们接触网络这样的事实。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判断,这是源自于习惯性的偏见。

我见过一名学生,今年初三毕业。他和父亲的关系别说能够沟通,甚至双方都不正眼瞧过对方。他父亲对他的最大不满就是他爱玩网络游戏,从开始的每天半个小时,到后来每天2个小时,甚至于叫他下电脑都叫不动。他的这一缺点总是被父亲挂在嘴边,也是让父亲最为无奈却也不能不说,说了无用的。儿子之所以顽固而执着地玩游戏,其实是源自于父亲从一开始就认为玩游戏是一个大逆不道的恶习,并对他横加指责。父亲有一个口头禅:“那,这样一直玩游戏会完蛋的。”儿子听烦了,逆反了,于是变本加厉地继续玩游戏,而且还要当着父亲的面玩。由于父亲极为害怕儿子用不上课来威胁他,所以投鼠忌器却也无可奈何。但是无论儿子如何玩游戏,他的成绩却始终没有掉队。父亲求助我,我告诉他:“从今天开始,你不再对他学习和玩电脑的事情进行过问,采取爱理不理的态度,除非他自己愿意和你提及相关的话题,否则绝口不提。”临近中考,有一天父亲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居然主动和他探讨报考志愿的问题,说要放弃保送本校高中的资格,冲一下当地的一中。父亲欣喜若狂,父子两人第一次有了建设性的沟通和交流。

分析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儿子的叛逆正是从父亲对孩子玩游戏的偏见开始的,在父母亲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应该是“一尘不染”的,玩游戏、上网总是不好的。有一部电影叫做《傲慢与偏见》,我想偏见往往源自于傲慢,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偏见也总是源自于这种自以为是的傲慢。由于我们的偏见,只看到游戏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孩子逆反从而更专注于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宣泄。假使我们能够客观地看待和对待孩子玩游戏,必然也会影响孩子,使之既看到游戏带给他们的益处也看到游戏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孩子不仅不会受到游戏的影响,反之能够获得成长。抛弃偏见,才能为沟通打开通畅之门。


福州屏东中学官方微信